教育教学

课程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课程建设 -> 正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标准

作者::周昊 来源:原创 阅读次数: 日期:2014-05-01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总学时数:72(理论课学时数:60     实践课学时数:12

学分数:4

适用专业:全院高职学生   制订人:  周昊

制订时间:201012,修订时间:20144

 

一、 课程性质和功能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它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为重点,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对培养大学生能承担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事业的历史责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起着重要作用。

二、 课程设计原则与思路

原则:教学理念上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教学目标上做到理论素质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教学目标上做到理论素质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教学目标上做到理论素质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思路:突出本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功能,不仅帮助学生把握基本原理,坚定理想信念,更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做到以理服人,充分发挥真理的力量,培养学生科学地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的能力。

三、 课程基本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2)掌握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和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和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理论的基本概论和基本原理。

(3)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困难与解决问题的思路。

(4)坚定和平解决国家统一的立场。

2、职业技能目标:

(1)规范使用基本概念术语,运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表达思想观点的能力。

(2)具有初步和调查研究能力。

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帮助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认清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备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合格建设者所应有的基本政治素质和相应的能力。

4、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无)

四、课程内容及课时分配

 

专题

教学方式 

教学内容 

能力要求 

课时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历史进程 

理论教学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二、毛泽东思想

三、邓小平理论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五、科学发展观 

知识目标: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的产生的背景与历史地位

能力目标: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素质目标: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 

8

实践教学 

课堂交流: 

1、当代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有用吗? 

2、在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是否已过时?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精髓 

理论教学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内容和意义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4

实践教学

课堂讨论: 

1、谈谈你心目中的毛泽东。

2、谈谈实事求是与“政绩工程”。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理论教学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知识目标: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背景与经验

能力目标:掌握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创新特点与意义

素质目标:坚信中国共产党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中流砥柱 

4

实践教学 

课堂交流:用事实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坚定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四、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理论教学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知识目标: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方针、策略和意义

能力目标:掌握一种社会制度建立的基本构架,学会运用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思维方法

素质目标: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 

2

实践教学 

课堂交流: 结合红色资本家荣毅仁的教学案例谈谈资本家为什么要欢迎社会主义改造? 

五、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理论教学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知识目标:掌握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涵

能力目标:学习邓小平的理论思维方法

素质目标: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4

实践教学 

课堂交流: 

1、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中哪些中产党人作出了杰出贡献? 

2、结合“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 

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理论教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知识目标:了解两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任务、特点、意义。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态度看历史,分析历史成败原因; 认识社会、个人发展阶段性目标。

情感目标:懂得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源泉,用于创新。 

4

实践教学 

课堂讨论: 

改革开放初期,有人提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请用所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加以驳斥。 

七、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理论教学 

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三、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知识目标: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能力目标:学会用辩证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人物的方法; 增强比较和鉴别和扬弃等学习能力。

素质目标:增强维护党的基本路线和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的自觉性。 

4

实践教学 

课堂交流:

谈谈我家乡三十年来的变化。人民生活、基本建设、教育、文化生活等方面。 

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理论教学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知识目标: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培育和完善的重要意义,了解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内涵。

能力目标:明确国家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素质目标:认识到个人对国家社会的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建设 

6

实践教学 

课堂讨论: 

1、结合当前金融危机谈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越性的认识。

2、你认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如何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理论教学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种力量,坚信只有党的领导和全国各界力量的参与,才能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强国。

能力目标:提高大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与精神。

素质目标:提高政治素养。 

4

实践教学 

1、课堂讨论: 你了解08年3月的西藏骚乱?如何正确认识所谓的“西藏问题”?

 

2.社会调查: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建设。

 

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理论教学 

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当代文化内涵、掌握文化先进性、和谐性,中国文化发展的战略意义。

能力目标:比较中西文化,继承中国优良文化,正确鉴别和借鉴西方优秀文化。

能力目标:热爱和平,尊重中华优秀文化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关注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培养世界眼光。

素质目标:热爱生活,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6

实践教学 

1、课堂交流: 家乡文化建设现状与我的建议

2、辩论:以“网吧文化的两面性”为主题。 

十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理论教学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知识目标:明确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和具体措施。

能力目标:学会和谐相处的基本要求和手段,提高学生对社会问题全面认识、综合分析、科学解决的能力。

素质目标: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的全面发展、文明、富强、美好的现代社会定能实现,并将这种坚信内化为学生的精神动力。 

4

实践教学 

课堂交流: 

列举大学校园中不和谐的现象,谈谈你的看法?并对和谐校园建设你有哪些建议?

十二、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理论教学 

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二、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四、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知识目标:了解台湾问题的由来以及台湾问题是解决的最佳路径。

能力目标:学习两岸交往的智慧。

素质目标: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和维护祖国统一的意识。 

2

实践教学 

课堂讨论:和平与战争方式统一祖国的两种可能性所带来的结果。 

十三、国际战略和外交战略 

理论教学 

一、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外交路线的形成和发展,了解我国外交成就以及新世纪中国的使命和责任。

能力目标:对国际形势基本正确的的判断的能力。

素质目标: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4

实践教学 

课堂讨论: 

谈谈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新的表现。 

十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领导核心

 

理论教学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

二、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三、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四、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五、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六、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理论的基本内容、统一战线在我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重大作用。把握军队建设的重要性,加深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科学论断的认识。

能力目标:能理解各阶层劳动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地位作用。能自觉理解和拥护党的理论、方针、政策。

素质目标: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思想观念。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4

实践教学 

课堂交流与讨论: 

1、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如何看待下岗工人?结合所学专业谈谈如何当好新一代的技术工人? 

2、腐败现象在今天十分严重和突出,它频发多发的根本原因是否是一党执政的结果? 

 

五、实践教学安排

 

实践教学内容 

学时安排 

教学地点 

注明

讨论会两次 

4

校内教室或多媒体教室 

 

辩论会一次 

2

校内教室或多媒体教室 

 

专题报告一次

2

校内教室或多媒体教室

 

观看影视资料(两次) 

4

校内多媒体教室 

 

参观 

4

思政实践基地

安排在周末,不占课内学时 

社会调查 

4

校外 

安排在假期,不占课内学时 

专业工学结合、社会实践 

4

校外实践基地 

与专业实践同步,不占课内学时 

六、教学评价建议

1、期末考核评价及方式

考核性质:考试1   考查2

考核方法:开卷1   论文2

2、教学过程评价

本课程分理论教学和课内实践环节进行,要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评价,尤其对学生在平时(考勤、作业)的表现加以综合评价。

本课程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经常分组合作,要充分考虑个人在合作中的贡献进行评价。一是评价是否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重点评价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二是评价教学过程中能否实现能力目标,能否协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相关现实问题;三是评价课堂任务的实施过程是否顺利有效。

3、课程成绩形成方式

成绩包括:50%平时成绩(考勤、作业、课堂表现)+50%期末考评成绩

七、课程教学环境和条件要求

可上网的多媒体课室,与课堂相关的音像资料

八、教学资源的利用

使用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育部思政司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1.《列宁全集》第2版,第28卷

2.《邓小平文选》第2、3卷

3.《江泽民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2002年版

4.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1年版

5.中共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6.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7.胡锦涛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

8. 胡锦涛同志在建党85周年会议上的讲话

9.《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年版

10.《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1.胡锦涛同志的十七大政治报告

12.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学习出版社2008

多媒体资源:

    可根据国家发生的时事热点、难点等社会问题及时的网上转播

校内基地利用:

    图书馆

校外基地利用:

    各种校外爱国主义基地、新农村、企业、社区等